I'm Betty 展展|多元人生
0
  • 登入
  • 部落格
  • 關於我
  • 服務項目
  • 攝影
  • 註冊
  • 登入
  • 0
I'm Betty 展展|多元人生
  • 部落格
  • 關於我
  • 服務項目
  • 攝影
  • 文章總覽
  • 分類
  • 人生體悟 (13)
    • 伴侶關係 (7)
      • 親子關係 (4)
        • 旅行生活 (3)
          • 哲學思考 (8)
            • 金錢思維 (3)
              • 工作日記 (3)
                • 關於情緒 (1)
                  • 一人公司 (4)
                    • 閱讀筆記 (4)
                      人生 (6) 獨立個體 (1) 伴侶關係 (3) 自由書寫 (1) 時間 (3) 旅行 (2) 生命 (3) 生活 (1) 親子關係 (2) 情緒 (1) 焦慮 (1) 壓力 (1) 自我覺察 (1) 哲學思考 (2) 人生問題 (1) 金錢思維 (2) 選擇 (1) 專業 (1) 傾聽 (1) 親密關係 (1) 個體 (1) 一人公司 (1) 思維 (1) 商業策略 (1) 賺錢 (1) 增加收入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把想法變成果:12 週計畫免費資源

                      把想法變成果:12 週計畫免費資源

                      2025 Sep 25 一人公司
                      內容目錄
                      1. 步驟 1 : 先去臉書的「問責夥伴揪團區」臉書社團揪人
                      2. 步驟 2 : 閱讀《12週做完一年的工作》、《12週做完一年的工作_實踐版》這兩本書+推薦建立讀書會 精華都在書裡,沒讀根本不知道 12 週計畫是啥鬼......是要如何開跑😅 ?
                        1. ❶ 建立讀書會
                        2. ❷ 訂遊戲規則
                      3. 步驟 3 : 使用目標規劃師找出願景
                      4. 步驟 4 : 使用 The 12 Week Year GPT 找出目標與關鍵行動
                      5. 步驟 5 : 使用 Notion 模板追蹤進度

                      如果你也想嘗試 12 週計畫,以下是我整理的「免費資源清單」以及執行順序!

                       

                      1. 去 問責夥伴揪團區 找夥伴
                      2. 閱讀兩本書+開讀書會 《12 週做完一年的工作》 、《12 週做完一年的工作_實踐版》 
                      3. 使用 目標規劃師 找出願景
                      4. 使用 The 12 Week Year GPT_ChatGPT 找出目標與關鍵行動
                      5. 使用 12 週計畫 Notion 模板 追蹤進度

                       

                      步驟 1 : 先去臉書的「問責夥伴揪團區」臉書社團揪人


                      為什麼第一步要先找尋問責夥伴呢?

                       

                      ❶ 要跑 12 週,時間必須能彼此配合,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12 週計畫是每週都要開問責會議(Weekly Accountability Meeting ,簡稱 WAM )!

                      所以操作上會是一週過完,然後問責。不可能這週三開問責會議,下週又突然改變週五問責會議,下下週又變週一問責,這樣執行的時長就不一致!每週執行分數也會變得無法計算。

                      像我參加的問責會議 WAM 時間全固定在週日晚上,這時間一開始是主揪 Rex 依他的需求訂的。

                      但我挺喜歡這時段,因為我也跟大家一樣普遍認為的「完整一週」會是週一到週日(或週日到週一),所以週日就是一整週的最尾巴,開 WAM 恰恰好。

                      等我自己當主揪時,我延續下來,也是固定每週日晚上開 WAM。

                      若你跟我一樣喜歡這時段,可能又會刷到一堆潛在的問責夥伴了😅 

                      當然,不一定要週日晚上!只要你們小組成員喬好就好,想固定每週三中午當然也可以!

                      簡言之,成員們的時間上必須能 12 週彼此配合,這是問責會議小組能走下去的關鍵之一。這確實有門檻,但請努力突破。

                      若沒先找人,你願景、目標、關鍵行動都做好了,躍躍欲試,結果找不到夥伴,無法啟動.......那也挺無奈的😅

                      你可能會想說 「自己一人不能做 12 週計畫嗎?」

                      當然可以啊!

                      我的一位小組成員算很有自律的人,時間管裡也很好,他自己一人跑過幾輪 12 週計畫。

                      總之他後來加入小組後,他回饋說,有加入小組,並且每週開 WAM 真的很有感!效果比自己一人做來得好太多!

                      因為再這麼會管理自己,人的狀態還是會有起伏,狀態好時一人走很 ok,他說當狀態不好時,到了要跟自己開 WAM 時就會做不好,連續兩三週沒開好 WAM,會容易感到挫折。

                      所以大家請把問責夥伴找起來!問責會議開起來!💪



                      ❷ 問責會議一組最少 2 人,最多不超過 5 人


                      為什麼不能太多人?

                      ▪︎ 保持專注與深度

                      人數過多會變成像一般的「團隊會議」,大家的分享時間變長,但深度互動減少。人少更容易讓每個人有充分時間檢視彼此的目標、策略與落差。

                      ▪︎ 提高承諾感
                      在 2~5 人的小組裡,每個人的進展都「無所遁形」,更容易建立責任感。人越少,彼此之間的承諾感和信任度就越強。


                      ▪︎ 溝通效率

                      小組需要每週固定開問責會議,人少才能維持節奏與效率。人數過多會導致時間拉長,降低成效,甚至有人漸漸失去參與感。


                      *最佳做法*


                      1 對 1:如果你需要很強的支持與聚焦,找一個問責夥伴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有個風險就是若你這位問責夥伴不夠堅定,容易請假改時間什麼的,你就會受比較大的影響。

                      小組 3~5 人:適合希望有更多觀點、互相激勵,但仍保持效率的情況。成員個性與特質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火花,例如有些人能理性提出挑戰,有些人能給溫暖陪伴,對小組會有幫助。

                      ( BUT!! 謹記,成立問責小組不是為了要取暖討拍!所以夥伴給予客觀甚至嚴厲的事實提問是很重要的事)

                      避免超過 5 人,因為容易變成為「社交聚會」而非「問責小組」。

                      (問責夥伴揪團區臉書社團)



                      步驟 2 : 閱讀《12週做完一年的工作》、《12週做完一年的工作_實踐版》這兩本書+推薦建立讀書會


                      精華都在書裡,沒讀根本不知道 12 週計畫是啥鬼......是要如何開跑😅 ?

                      透過閱讀建立對 12 週框架的理解與了解內涵,是跑 12 週計畫非常基本的事唷。

                      書中也會分享各個名詞的含義,例如什麼是承諾?承諾在 12 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還有為何目標和關鍵行動要緊扣願景?關鍵行動要怎麼訂有用?問責會議是要問什麼?報告什麼?不是聊天嘿!!

                      書中更是分享你跑 12 週計畫,可能會遇到的哪些困難?若你遇到時可以如何面對它?這些都會讓你在實際操作時更有信心,不輕易半途而廢!

                      簡單來說,書,是一定要讀的。

                      若真的無法一起組讀書會(下面就會詳述),那最起碼也要確保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讀完過這本書。

                       

                      ❶ 建立讀書會


                      若揪到夥伴非常推薦辦讀書會一起讀這本書!

                      我們自己在跑第一輪的時候,是這樣做的:

                      正式開跑前,我們小組花了整整 3 週的時間邊讀書邊制定計劃🤣 (我們真的很認真,但也因此效果非常好)

                      一週開1次讀書會,一次讀書會1小時,但不是一人講書,其他人負責聽喔!是每個人都要分享對章節的理解與心得。

                      透過分享也可以確認彼此理解是否一致,互相琢磨,也讓自己更熟悉 12 週的框架。

                      【 分享當時的時程 】


                      準備週:破冰、自我介紹、為什麼想參加 12 週計畫,開始閱讀

                      讀書會第 1 週:每人分享第 1 ~ 7 章讀書心得 + 制定願景

                      讀書會第 2 週:每人分享第 8 ~ 14 章讀書心得 + 制定目標

                      讀書會第 3 週:每人分享第 15 ~ 21 章讀書心得 + 制定關鍵行動

                      問責會議第 1 週:開始執行。出席問責會議,分享第 1 週的執行成果

                      .

                      以此類推,中間省略

                      .

                      問責會議第 12 週:出席問責會議,分享第 12 週的執行成果 

                      第13週畢業典禮!

                      對,12 週計畫不僅僅是12週,它有第 13 週 Refine Week,讓你收整個 12 週的過程,收穫有哪些?哪裡可優化?等等。

                      我只能說我們這小組能這樣一起跑完全部 16 週,真的會長出惺惺相惜共患難的情誼🥹

                      ❷ 訂遊戲規則


                      在揪人與閱讀的階段,請務必先訂出遊戲規則,篩選「玩真的」問責夥伴!

                      對我來說,每週的會議 WAM 是 12 週計畫的精髓,那問責會議核心就是「人」,若頭都洗下去了,才發現人不對.......那時你會想哭的😭

                      例如當時我們的規則就有:

                      ▪︎ 請假規則:前四週不得請假(準備週 + 讀書會那 3 週)& 開跑後,每四週只能出現一次請假

                      p.s 下一輪換我自己開團當主持人揪新人時,我再更狠一點🤣 多加「所有會議無提前告知就遲到,或無故消失累積 2 次,就會被請出小組」

                      ▪︎ 每週一篇個人週報並張貼,若請假沒出席 WAM 沒關係,但週報別想跳過,也是要寫並貼出來!

                      ▪︎ 每位組員需在結業後,以文字或影片的方式,發布心得分享跟畢業成果。

                      我們那時的規則不只這些,但不用全部照做,你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定規則。

                      雖然規則是限制,但也是一種篩選機制。(金句!金句!)


                      你可以想像嗎?我們開了這麼多場多人會議,不會遇到有人突然莫名其妙遲到 5 分鐘 10分鐘!

                      幾乎可以說大家每次都是準時上線,打開視訊鏡頭,會議開始!我超喜歡這樣的品質。

                      我跑兩輪 12 週計畫,兩輪成員不太同,大家住在世界各地:荷蘭、加拿大、台灣、日本、越南、義大利、一位數位遊牧四處跑,但無論住哪裡,時差怎麼樣,當小組成員們認真對待 WAM,那 WAM 才有意義。

                      我主持的小組裡面有一位成員是企業主,她住加拿大,因時差關係,所以她是在當地時間「每週日凌晨 5:00」大家假日還在睡香香的時間,她就在跟我們大家一起開 WAM。( 我 respect 🫡 )

                      步驟 3 : 使用目標規劃師找出願景


                      沒清晰願景,你很難往下一步進行。

                      若你不知道自己願景是什麼,歡迎使用這工具協助你畫出願景輪廓。

                      一步步寫完後,將最終內容複製到 The 12 Week Year GPT 去對話啦。


                      (目標規劃師)



                      步驟 4 : 使用 The 12 Week Year GPT 找出目標與關鍵行動


                      這就你跟 GPT 來來回回的親密對話時刻( 喂! )就不多說啦。

                      當然,若你的願景、目標、關鍵行動,在閱讀書的過程中自己長出來了,那就不需要用目標規劃師和 The 12 Week Year GPT 這些工具了。

                      像我自己就是這樣,在還沒接觸 12 計畫這系統前,願景其實早已有輪廓,只剩目標跟關鍵行動不確定。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的目標跟關鍵行動也就長出來啦(書會教怎麼訂目標和行動),所以我就沒用這些工具。

                      但其他成員有用,覺得好用,所以我這裡也一並分享出來。

                      ( The 12 Week Year GPT )




                      步驟 5 : 使用 Notion 模板追蹤進度

                      這版模會是你接下來 12 週的好夥伴,填上你制定出來的願景、目標、關鍵行動外,12 週發生的開心事鬼事(咦),通通可以記錄在這裡!

                      哪一週遇到瓶頸、哪一週怠惰、哪一週執行力爆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是網路上有人免費分享的板模,我也用這板模去修改成我的內容,好用!


                      ( Notion 板模 )



                      最後,我想分享兩篇我覺得寫得很棒的讀書心得!

                      1. 宣寫的 《12週做完一年工作》讀書心得:用 Notion + ChatGPT 建立屬於你的 12 週計畫、實現年度目標 

                      2. 朱麒寫的 《12週做完一年工作》讀書心得|把一年變成 12 週,九大觀念讓你突破效率盲點

                      宣是我一起跑過 12 週計畫的夥伴,他那篇有整整 7000 字,滿滿乾貨!(宣像是我的小組的 AI 技術長😆 「目標規劃師」就是他 vibe coding 出來的網站唷)

                      朱麒則是把很多重點核心提煉出來,也很讚!

                      但別忘記,別人的讀書心得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對 12 週計畫的理解,加上我寫的這一篇免費資源的分享,但若你沒真的去執行,也得不到美麗結果的。

                      不要讀一讀,就有了「知識幻覺」以為自己懂了、做完了嘿 😅 

                      請執行!執行!執行!GO~~~~💪💪💪💪💪

                      好啦,說這麼一輪,希望有給了你一點方向。



                      但如果.....

                      你沒時間讀書、沒時間開讀書會,或覺得光要找到適合的問責夥伴也很有挑戰,或是怕做到一半就卡關,那歡迎找我做【 12 週計畫 1:1 執行顧問服務 】

                      我有 12 週實戰經驗,也從中獲得豐盛成果,詳細可以閱讀 【 從三分鐘熱度到專注執行:12 週計畫如何重整我的人生 】這一篇

                      1 : 1 執行顧問服務,我會陪你:

                      • 全程陪跑問責、督促執行

                      • 明確拆解:願景 → 12 週目標 → 每週任務 

                      • 每週 1 小時問責與策略會議,保持推進力

                      • 額外支援(若你有需要的話):5AM 早起、番茄鐘專注、自媒體輸出框架、與 AI 共創課程


                      歡迎預約我的 1 : 1 免費 30 分鐘諮詢,聊聊你的計畫!請加我的 LINE https://line.me/ti/p/kyiHZMHxz1 



                       

                      Hi ,大家好,我是展展 Betty.  

                      一位喜歡用文字與攝影,記錄生命成長的人. 

                      是一名登山嚮導,喜歡多元,所以除了爬山外,現在關注主題 AI、投資理財、變美

                       ▪️ 喜歡書寫的主題:生命體悟、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個人成長、讀書心得、金錢思維、哲學思考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從三分鐘熱度到專注執行:12 週計畫如何重整我的人生

                        • 2025 Sep 24

                        【番茄鐘 2 週實驗】30 小時高效專注,我的 5 個真實心得

                        • 2025 Sep 24

                        單獨與孤獨的不同

                        • 2025 May 18

                        物價漲5元,你的心態卻跌50分?別讓「窮人心態」和匱乏感控制你!Don’t let scarcity mindset win

                        • 2025 Mar 06

                        使用「自助旅行查詢框架」快速做完旅行功課與抓預算

                        • 2025 Jul 21

                        給股市新手入場的 8 個觀念

                        • 2025 Aug 24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I'm Betty 展展|多元人生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