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分鐘熱度到專注執行:12 週計畫如何重整我的人生
2025 Sep 24 一人公司
今年快過完了 3/4,我發現自己真的不一樣了。
⠀
過去每年年初,我總是雄心壯志列出滿滿的目標,但到年底回顧時,往往是挫折滿分。清單沒完成幾項,更多的是藉口和無力感。
⠀
但今年最大的驚喜是,我這個三分鐘熱度、超容易分心的人,竟然能連續半年「玩真的」堅持下去!
⠀
祕密武器就是一套執行系統——12 週計畫(12 Week Year)。
⠀
學會用「系統」來做事,真的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穫。
⠀
它不僅重整了我的生活和工作,還讓我的人生「解析度」大大提升。
⠀
老實說,當初開始學習和實踐時,我完全沒想到這些系統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
目前,我使用的 4 套系統是:
執行系統:12 週計畫
專注系統:番茄鐘
早起系統:5 AM Project
復盤系統:定期復盤(沒特別的名字

⠀⠀
⠀
今天,就先分享改變我最多的——執行系統:12 週計畫。
⠀
⠀
▋什麼是 12 週計畫?
⠀12 週計畫是一套執行系統。它透過清晰願景、具體計劃、每週追蹤與責任會議,幫助人們聚焦重點,確實完成目標。
⠀
為何英文叫 12 Week Year 呢?
⠀
因為它拋開年度計劃的思維,現在你沒有一年,你只有 12 週,12 週就是你的一年!
⠀
為何是 12 週?
⠀
因為 12 週的時長,長到你足夠完成有意義的目標,但又短到你無法拖延。
⠀
我跑了兩輪 12 週計畫,真心覺得這時長設計的非常好。
⠀
⠀
接下來,我想分享 12 週計畫帶給我的改變
⠀
⠀
⠀
▋承諾的力量
⠀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興趣與承諾的區別。
⠀
若你只是對某件事感興趣,你會在情況允許下才去做;但是當你是承諾時,你不會接受任何藉口,只接受要做出成果。
⠀
以前我常常只停留在「興趣」,想做的時候才做;但 12 週計畫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承諾」。承諾意味著:沒有藉口,只有結果。
⠀
此外承諾 12 週,比承諾一整年甚至一輩子,更實際也更可行。
⠀
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承諾的力量,是參加 Rex Tsai 在一口新飯社群裡發起的 12 Week Year program。
⠀
裡頭規定很嚴格:必須每週出席責任會議 WAM,隨意缺席會被踢出小組。
⠀
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正是我一直想找、真正「玩真的」的夥伴!
⠀
而執行系統也一直是我所欠缺想學習的東西,於是當時我非常積極送出申請,爭取小組名額,很開心經過審核,成功加入 5 人小組,而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
在實施 12 週計畫過程中,我只能說承諾的力量救我好幾次

⠀
⠀
⠀
▋出席每週責任會議 WAM(Weekly Accountability Meeting)
⠀責任會議小組以 4~5 人為上限,每週大家依照議程進行個人報告,內容包含:「目前 12 週計畫的成果」、「本週執行得分」、「下週的行動意圖」。
⠀
每一場的責任會議,就是一次針對當週的復盤與對未來的對焦。
⠀
在個人報告後,小組會提供回饋與建議,彼此交流有效的技巧,並給予鼓勵與支持。
⠀
小組的目的不是單純取暖討拍,而是幫助彼此成長。
⠀
也因此,當夥伴給予客觀甚至嚴厲的事實提問時,這正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
我跑了兩輪 12 週計畫,也就是 6 個月的時間,每週固定參加 WAM。
⠀
在這樣的薰陶下(?) 我逐漸蛻變成一個能排除分心雜事,專注執行重要任務的人。
⠀
坦白說,當初我之所以急切想加入 12 週計畫,不誇張的說,真的就是衝著每週的 WAM 而來

⠀
因為我很清楚自己三分鐘熱度又容易被新事物分心,特別需要這樣的小組來幫助我聚焦願景與目標,並追蹤執行進度成果。
⠀
過去我也嘗試找夥伴,每天或每週互相更新狀態,但因為缺乏一套有效的系統,最後總是不了了之,現在 WAM 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
⠀
⠀
▋清晰的願景
⠀為了跑 12 週計畫,我不能逃避不去釐清自己的願景。
⠀
有清晰的願景,才能具體限縮我的目標,並更近一步擬定出完成目標的關鍵行動。簡言之,願景、目標、關鍵行動,需要環環相扣。
⠀
若沒扣在一起,那當你執行遇到困難時,你會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繼續下去?
⠀
你的願景就是你的 Why 。
⠀
現在的我,清楚知道自己的願景。
⠀
這帶給我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可能會讓我想分心的事,或看似是一個新機會,我會反射性直接問自己:「這跟我願景有關嗎?」
⠀
若無關,就直接拒絕。若無法完全拒絕,也會很有意識地輕輕地理會一下,不放過多的心思在上面。
⠀
這對於是好奇寶寶的我來說,非常重要。
⠀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若做一堆跟願景無關的事,甚至壓縮本該留給做願景相關事物的時間與精力,那多得不償失啊!
⠀
⠀
⠀
▋有數量限制的目標
⠀你可能需要完成 10 個目標,才能達成你的願景。
⠀
但不能一次同時跑 10 個目標,那太容易力竭,變成啥也幹不好。
⠀
12 週計畫執行系統規定一輪至多只能挑 3 個目標來執行。
⠀
完成 3 個目標,下一輪 12 週計畫再挑另外 3 個目標來執行。
⠀
保持目標的極簡與專注。
⠀
甚至若一輪 12 週你只有 1 個目標,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
這讓我學習到優先順序以及不貪心。
⠀
⠀
⠀
▋關鍵行動的落實
⠀
雖然很多不同的行動都能讓你達成目標,但事實上只有少數關鍵行動決定主要結果。
⠀
關鍵行動的數量,就跟目標一樣越少越好!
⠀
若你 3 個關鍵行動就能達成你的目標,幹嘛列 5 個?若你的關鍵行動一大堆,那還叫關鍵嗎?
⠀
透過 6 個月來我每週都在聚焦關鍵行動,這個行動思維方式已內化成我身上的一部分。
⠀
每當我的工作與學習需要展開一個專案時,我不再像之前那樣,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
而是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要完成這專案,有哪些關鍵行動?
⠀
一一把關鍵行動條列出來,再沒有條列出來前,不做任何執行。
⠀
⠀
⠀
▋執行力分數追蹤
⠀沒有執行力,再完美的計劃也一無是處。
⠀
我用 Notion 模板來打卡,模板每週會自動計算執行分數。
⠀
因為每週 WAM 需要向小組成員們報告執行分數,我常常為了分數不要太難看,硬是最後一刻衝一波,讓執行力盡可能衝到 85 分

⠀
為何是 85 分呢?
⠀
除了臉皮薄不想分數太難看外,因爲據 12 週計畫開發者多年的實操經驗,若 12 週平均執行分數維持在 85 分,幾乎就能達成目標。
⠀
⠀
⠀
▋那我從 12 週計畫中,到底獲得了什麼?
⠀▪︎ 架設個人網站,上架 34 篇文章,舊文+新文(天曉得個人網站我拖多久嗎!我很開心我執行了)
⠀
▪︎ 製作一門線上直播課,並在 12 週內成功變現
⠀
▪︎ 規劃並完成菲律賓馬尼拉 11 天自助旅行
⠀
▪︎ 上完 2 門購買的線上課
⠀
▪︎ 寫完並發布 12 篇電子報
⠀
▪︎ 養成番茄鐘工作法,大幅提升專注力(此時此刻我就用番茄鐘在寫電子報,哈)
⠀
▪︎ 建立跨國友誼(成員們居住在 6 個不同國家)
⠀
▪︎ 還有練英語口說、閱讀外文書、5 am project 早起計畫⠀
⠀
⠀
這些成果,都源自於「願景+承諾+行動」。
⠀
但說真的,千萬別以為我輕易完成這些事啊!過程也出現好幾天痛苦到想死的時候!
⠀
你知道的,我是喜歡有變化的人。
⠀
但當正式開啟一輪 12 週計畫,它是不能輕易更改目標與關鍵行動的!
⠀
我得在 12 週內按耐住性子,重複做那些關鍵行動。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但必須做的事。
⠀
每次想到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對小組承諾、想到那個清晰的願景、想到開 WAM 要面對的分數,我就硬著頭皮把事情做完。
⠀
承諾、願景和每週的 WAM,不只是形式,它們就是我在最想放棄、想擺爛時拉我一把的力量。
⠀
12 週計畫,不只是一套執行系統,而是我真正養成「做出成果」的習慣。
⠀
寫到這裡,你大概能感受到,12 週計畫對我來說不只是工具,而是一個能真正推動人生的系統。
⠀
若你也對 12 週計畫感興趣,想學習更多,甚至希望有人陪跑、督促,和你一起完成這 12 週挑戰,歡迎私訊我,或留言 +1
⠀
我正在考慮籌劃「一對一 12 週計畫顧問」,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從三分鐘熱度,走向專注執行。

Hi ,大家好,我是展展 Betty.
一位喜歡用文字與攝影,記錄生命成長的人.
是一名登山嚮導,喜歡多元,所以除了爬山外,現在關注主題 AI、投資理財、變美
▪️ 喜歡書寫的主題:生命體悟、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個人成長、讀書心得、金錢思維、哲學思考
0則留言